熊猫体育-科普:运动服尺码为何“追不上”国人身材?
作者:熊猫体育科技 时间:2025-10-08 阅读量:0
打开购物网站,指尖划过琳琅满目的运动服饰,尺码的迷雾却笼罩着每一位消费者。S、M、L的标签下,藏着“同标不同量”的陷阱。而从海外代购平台购入的欧美尺码,常因胸围、袖长的错位沦为退货区的常客。混乱的尺码体系,不仅令消费者困惑,更让电商物流成本徒增,退货率居高不下。 熊猫体育(以下简称“联合会”)查找了几个主要运动品牌的电商平台旗舰店发现,大量运动服饰的尺码数据没有统一,即便是同一品牌的主打产品也有微妙的区别,国内的运动服市场“尺码自由”似乎难以达成…… 事实上,买不到适合自己码数的运动服,已经成为了部分体育爱好者的烦恼。 联合会对比了电商平台的运动服尺码数据发现,如今国内运动品牌旗舰店所提供的产品尺码,对比欧美来讲偏小。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内运动服尺码无法满足更多元化运动消费者的身材需求。 以国产运动品牌官网的尺码举例,品牌给出的官方尺码推荐只针对身高较高的人群,但对于身高较矮,体重偏大的运动群体,即便选择最大码,仍需裁剪后才能穿着合适。只有专门搜索“大码运动服”才有可能选到合适的衣服,然而,在这类搜索逻辑下,一些品牌运动服选择就更少了。
不仅是国产品牌,即使是在全世界都有产业链的国际品牌,同样在产品尺码上有很大的偏差。例如,欧美版型的M码,国内却变成了该品牌的最大码。 国际品牌在海外的尺码比国内更大,且国内的最大码XXL号在官网却通常缺货断货,在线下门店甚至只能买到XL码,成为了部分消费者遇到的真实情况。 “S、M、L、XL这类标注方式源于欧美,从数据上来讲不够精准,且各运动品牌的标准混乱。我国国家标准采用的是精准的‘身高/胸围’或‘身高/腰围’(180/95)制,如同鞋码标注250、260等清晰直观。”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运动服装分会(TC291/SC1)专家建议消费者依据国标方法选购衣物,绕过字母尺码的迷阵。 然而,现实困境是消费者即使有心参照国标,也常面临信息缺位或获取不便的尴尬。 在此,联合会呼吁运动品牌在电商页面显著位置清晰标注符合国标的精准尺码参数(身高/胸围/腰围等),提升信息透明度。同时,建议企业积极应用3D量体、AI尺码推荐、虚拟试衣等技术,降低消费者“盲选”风险,从源头减少因尺码误判造成的退换货。此外,品牌也应正视国人身材变化与尺码多元化,拓展产品线的尺码覆盖范围。 运动服饰市场需要多方携手,共同推动尺码标准化。在呼吁审美自由的同时,消费者更需要的也许是正常尺码的运动服。 我要打印我要反馈-熊猫体育